8月5日,辽宁省发改委印发了《辽宁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其中提到辽宁省氢能发展目标如下:
1.近期目标(2021-2025 年)
(1)产业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全省氢能产业实现产值 600 亿元,集聚 100 家 以上氢能产业相关企业,培育 10 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 力的知名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发动 机产能达到 1 万台,燃料电池船舶、轨道交通、无人机、分布 式能源产业实现突破,初步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技术创新目标 到 2025 年,形成涵盖氢能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检验检 测体系,在制氢、氢气储运、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 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实现 燃料电池比功率大于 4.0 千瓦/升,成本低于 2000 元/千瓦,电 解水制氢耗能量低于 4.5 千瓦时/标方。
(3)应用推广目标 到 2025 年,全省燃料电池车辆(含公交车、乘用车、重型 卡车、牵引车、环卫车等)保有量达到 2000 辆以上,燃料电池 叉车保有量达到 1000 辆以上,燃料电池船舶保有量达到 50 艘以上,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 10 辆以上,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装机容量达到 100 兆瓦,加氢站 30 座以上。
2.远期目标(2026-2035 年)
(1)产业发展目标到 2035 年,形成完备的氢能产业体系,装备制造迈向高端,全省氢能产业领域国际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超过 50 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 30 万台,氢能产业产值突破 5000 亿元。
(2)技术创新目标到 2035 年,在制氢、氢气储运、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燃料电池比功率大于 7.0 千瓦/升,成本低于 500 元/千瓦,电解水制氢耗能量低于 4 千瓦时/标方。
(3)应用推广目标到 2035 年,全省燃料电池汽车(含公交车、乘用车、重型卡车、牵引车、环卫车等)保有量达到 150000 辆以上,燃料电池叉车保有量达到 50000 辆以上,燃料电池船舶保有量达到 1500 艘以上,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 50 辆以上,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装机容量达到 1000 兆瓦,加氢站 500 座以上。

辽宁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pdf
辽宁日报就该政策进行了采访。
问:辽宁氢能产业发展如何布局?
答:根据辽宁省现有氢能产业发展基础,以“合理集聚、产业协同、政企联动、互为支撑”为原则进行空间布局和优化,着力构建“一核、一城、五区”的氢能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即大连氢能产业核心区,一城即沈抚示范区氢能产业新城,五区分别是鞍山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产业集聚区、朝阳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集聚区、阜新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配套产业集聚区、葫芦岛低压合金储氢装备及材料产业集聚区和盘锦氢气储运装备产业集聚区。
问:哪些领域是氢能利用的发展重点?
答:氢能应用的重点包括燃料电池汽车、船舶、轨道交通等,2021-2025年,将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公交车、客车、物流车、重卡等商用车,前瞻布局乘用车,推动燃料电池整车供氢系统、动力系统以及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电驱系统的研发与制造。远期(2026-2035年),重点发展燃料电池轿车、SUV/MPV 等乘用车及智能网联燃料电池汽车。除了交通运输领域,将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备用电源以及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等分布式发电装备,实现在通讯基站、商业楼宇、居民住宅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问:在氢能利用方面,辽宁将如何发挥示范先导作用?
答:辽宁省将鼓励各市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市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在新增及更换公交车、环卫车、市政工程车中按一定比例采购燃料电池汽车;积极推动省内城际客运开展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示范;探索有效的商业化运营模式,稳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在城际物流、物流港区、工矿区、重点物流园区示范应用;以出租车和公务用车为切入点,适时开展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示范应用。在沈阳至大连高速沿线城市氢走廊,为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推广和规模化运营提供加氢支撑。发挥辽宁在轨道交通方面的制造基础和优势,以大连、沈阳、沈抚示范区现有陆上轨道交通线路为试点,推进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示范应用。
|